借助鸿蒙,华为将成“5G+IoT 时代的苹果”
来源:
zhiliaoadmin
发布时间:
2021-06-04 13:55:01
浏览次数:
0
苹果曾是 3G、4G 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新兴巨头,回顾苹果的崛起路程,在生态、 硬件、先发优势+持续创新三方面体现优势。 ①生态。在苹果之前,微软曾于 1996 年发布可运行于手机的 Windows CE 操作系统; 塞班于 2001 年发布 symbian S60 操作系统,一度获得诺基亚、三星、索尼爱立信、摩托 罗拉、西门子等众多手机大厂支持,但由于 symbian 系统对开发者不友好、内核臃肿,在3G 时代到来后苹果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推出 iOS,并搭建拥有高质量应用的 AppStore, 强大的开发者生态不断增强苹果公司的生命力。

②硬件。相较之前的手机品牌,苹果拥有体系完整的硬件产业链,且在上下游拥有极 强的议价能力,并在手机之外推出 Macbook、iPod、iPad 等产品,不断拓宽硬件“能力 圈”。在优质生态的基础上,紧密的硬件产业链一方面可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,另一方面 软硬协同也极大提升了方案本身的使用体验。
③先发优势+持续创新。通过良性循环的生态+软硬件协同形成护城河之后,苹果不断 前瞻移动设备领域的新技术、新应用,且能够持续迭代,逐步把持了行业的发展方向,最 终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巨头。 但随着 C 端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,苹果在 5G+IoT 时代增长乏力。随着技术演进,苹 果近年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:生态不如安卓开源;核心硬件受制于外部(比如基带依赖高 通、英特尔);后续创新乏力(新款 iPhone 难言成功)。在 5G+IoT 时代,其他 ICT 厂 商开始面临新的机会。
产业互联网新蓝海下,“华为之于物联网”可类比“苹果之于移动互联网”。
①生态。鸿蒙与方舟编译器将开源,拥抱海量开发者。以手机端为例,方舟编译器与 超过 40 个高质量 App 合作,明显优化 Android 操作系统的流畅度。在更广泛的 IoT 领域, 方舟编译器支持多语言统一编译,也支持混合编程,实现“一次编程,多端使用”,极大 降低了开发者负担(例如对于某款应用,只需要一次性完成代码,就可以适配于手机、电 视、车机等多种终端)。因此借助方舟编译器,鸿蒙将搭建完善的 IoT 生态。
②硬件。华为拥有强大 ICT 硬件基因,已推出从底层硬件到中间件、操作系统,再到 到编译工具、应用软件的全栈软硬件方案。类比苹果产业链,华为内部已基本形成核心硬 件环节的自研,例如新发布的前端昇腾 310+后端鲲鹏 920 的安防软硬标准化解决方案, 又如自研基于鲲鹏 920 的 Taishan 服务器等全栈软硬件系统在山东移动 BSS 实现国产替代